如果有机会去贵州黔西南自驾,一定别错过这一条公路,它全程虽只有4公里长,却是世界公路奇观□■,堪称抗战史上最伟大的弯道。24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标识路段▷,位于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▷。
许多自驾游老司机面对这条公路的时候,都震撼不已◆◁。但也因其险峻□▲,吸引了他们来此挑战自己。后来,它还成为山区公路汽车爬坡比赛赛场☆•,举办了多次爬坡赛。
它是当年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通道◆,被誉为“抗战生命线”●◆。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曾多次派飞机对24道拐公路进行轰炸,欲截断黔滇咽喉▪★。
但在贵州人心里●,在所有中国人心里•,它可不是简单的公路汽车爬坡赛场●△,这条弯弯曲曲的道路堪称“历史的弯道”,被誉为“中国抗战的生命线”。它曾是二战期间一道重要的交通命脉,也是二战历史的重要见证。
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·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,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“维持滇缅公路”的运输◇,并致力于“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”。后来,滇黔公路重新命名为“史迪威公路”,睛隆24道拐由此随史迪威公路载入史册。
由于24道拐公路是这条运输线上的必经险关,弯急路窄,经常堵车-,且车祸频繁。为保障物资运输顺利,并在三个月内将45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快速运到抗战前线,在美军工兵技术人员和晴隆老百姓共同努力下,24道拐公路成功改造竣工,为抗日战争的顺利做出了极大的历史贡献□△。
史迪威公路,是当时中国公路建设史上最艰巨的浩大工程•-,仅用8个月时间抢修成功△☆,还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为“人间奇迹”。2004年■,重修的史迪威公路全长约1724公里•△。起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,穿越缅甸,终点为中国昆明。
这条弯弯曲曲的道路起点于大水沟●,盘旋曲行于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□=,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米,有“一夫当关-◁,万夫莫开”之势▷。
直到2002年▽★,在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的探访下才正式确定了其方位:原来24道拐是在贵州晴隆,晴隆24道拐就此被世人所知…-,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▷,同时也是金州十八景之一。
这条伟大的公路-,曾因美军随军记者拍的一张照片▼●,震撼全球。但由于具体的地理位置不清楚,被很多人以为是在云南境内,认为它是在滇缅路上的一段曲折拐弯的公路。
二战时期,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,都必须要经过“24道拐”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道拐不仅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★,还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。
24道拐始建于1935年▼,次年竣工▪■,是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。24道弯十分雄险,皆因其依山筑造,工程艰险◁●,山势陡峭,弯道频急。24个180度的拐弯叠加着升到山顶…,构成了一个世界公路奇观=▽。